向陽種子 女人的故事專題
楊佩佩 願當明星 只想拍好戲

記者陶福媛/專訪

●在「為了戲好,不計代價」的堅持下,「楊佩佩」三個字,已經成為連續劇品質保證的代名詞。從早期的「八月桂花香」、「春去春又回」,到最近以電影手法拍攝的「龍門客棧」,皆保持一定的製作水準。

「其實這是大家的功勞,我只是負責解決問題罷了!」她謙虛地說。楊佩佩出道得早,才三十出頭,就已經是一位相當知名的製作人。她不好意思地說,她從小就想進演藝圈,只不過剛開始時是想拍電影、當明星。

臉型酷似法國影星茱麗葉畢諾許的楊佩佩,十七、八歲時就有人我她拍戲;直到廿七歲那年,才在某知名導演力捧下,試圖走上銀幕。沒想到才拍了兩天戲,楊佩佩就打退堂鼓。她說,我了解我自己,我喜歡演藝事業,但絕不是當電影明星!

成為電影界的逃兵後,楊佩佩更加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方向,把「製作人」列為奮鬥的目標。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好友時,好友不解地說:「製作人有什麼好?這年頭,連阿貓阿狗都能當製作人!」

但楊佩佩卻不這麼想,她要當一個能製作好戲的製作人,而不是投資賺錢的製作人。因為她覺得,能製作一部好戲,比自己下去演還來得過癮。

也許是好勝心作祟,為了實現夢想,楊佩佩不惜壓低身段,從最基層的執行製作開始做起,和一些剛從專校畢業的年輕小伙子一起工作,諸如搬道其、抬便當、開車載貨等粗重的活兒,都得親自動手。

辛苦三年後,機會來了。由於當時正是電視節目的淡季,公司久未推出新節目,因此楊佩佩主動和老闆商量,以「在淡季推節目,可以省錢」為由,說服老闆讓她接手製作「金獎劇場」,扛起製作人的重責大任。沒想到「金獎劇場」一炮而紅,同時也為楊佩佩的製作生涯打下基礎。

自稱是個「冷血製作人」的楊佩佩,為了戲好,可以不講人情,因此得罪了不少好朋友。但相對的,她也會為了戲好,不計代價地爭取好劇本、聘請好演員,贏得不少人的敬重和信任。

不過她不否認,一個女人想在演藝圈生存、擔當「製作人」的重責大任,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血。她無奈地說,身為女人,最怕被人視為弱者;因此在工作時,她總是刻意裝出一副強人姿態,作風強悍、不苟言笑,為的是要讓人望而生畏。

「大家都以為我的酒量不錯,其實那是裝出來的。」楊佩佩笑著說,「為了怕拚酒輸人,每次喝酒時,都得裝出一副千杯不醉的模樣,直到回到家裡才整個人崩潰掉,醉得不省人事!」

儘管外表像個「女強人」,私底下的她,仍保持著一顆純真自然、不做作的心。她說,她一直嚮往閒雲野鶴、自由自在的生活,尤其工作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時,恨不得拋下工作、告別朋友,一個人跑到山上躲起來。

不過她笑著說,截至目前為止,「拍好戲」對她的誘惑,還是比「自由自在過日子」來得大。因此她還是會堅守「製作人」的崗位,繼續為觀眾製作一齣齣的好戲。

【1996-10-26/民生報/31版/婦女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楊佩佩戲劇館 的頭像
    楊佩佩戲劇館

    楊佩佩戲劇館

    楊佩佩戲劇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